你会不会在设好闹钟,准备入睡时估算自己的睡眠时间?当你在床上默默数羊大脑却异常清醒时,会不会频繁点开手机,重新计算还有多久就要起床?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,你越来越焦虑,而大脑却越来越清醒。一项新研究发现,这样的行为会形成一种负反馈循环,让失眠者更加焦虑痛苦,加剧失眠问题。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临床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,不断确认时间(时间监测行为,TMB)会让失眠者更加痛苦,加剧失眠问题,增加焦虑感,并导致更加依赖安眠药。 继续阅读
分类目录归档:科学
斯坦福大学:运动如何影响体内的细胞?
运动如何在细胞水平影响健康?斯坦福大学病理学助理教授 Jonathan Long 的团队发现运动改变小鼠 21 种不同细胞类型蛋白质分泌的方式。
首先,血液中因运动而改变的蛋白质的绝对数量比预期的要多。研究小组发现近 200 种不同的运动因子的表达受到 21 种细胞类型的上调或下调。
其次,对运动最敏感的细胞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细胞类型,这种细胞以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受体(Pdgfra)命名,存在于许多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。研究小组还惊讶地发现,在运动后,肝细胞——只有肝细胞——会分泌几种羧酸酯酶家族的蛋白质。
上海研究发现儿童发育性语言障碍发病率 8.5%
中国医学专家基于普通话背景儿童的证据研究,发现发育性语言障碍(DLD)在普通话人群中的患病率为8.5%,明显高于公众更为熟悉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俗称“多动症”)的发生率以及自闭症的患病率。 继续阅读
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
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24日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。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,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、鲁宾逊投影图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图,空间分辨率为76米,将为开展火星探测工程和火星科学研究提供质量更好的基础底图。 继续阅读
宇航员的骨质流失可能与微生物群变化有关
我们的骨头不是静止的:在一个被称为骨重塑的过程中,材料在不断地被添加、移除和转移。最近的研究表明,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重塑,包括与免疫系统和激素系统的相互作用。微生物也会因为自身的新陈代谢而产生各种分子,其中一些代谢物与负责骨重塑的细胞间接相互作用。 继续阅读
京都大学研究显示每周 1~2 天走 8000 步能降低死亡风险
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公布的分析结果显示,每周有 1~2 天单日走 8000 步以上的人与每周走 3~7 天的人的死亡风险下降程度大致相同。该团队指出“即使无法每天都确保有时间做运动,如果在周末等运动几天,也有望维持健康”。 继续阅读
摄入大量的甜味剂会带来肥胖等健康问题
摄入大量的添加糖会带来肥胖等健康问题,因此过去五年愈来愈多的食品使用了不含有热量的甜味剂。其甜味通常是食用糖的数百倍。部分甜味剂如阿斯巴甜是人工合成的,还有部分则来自植物被称为天然甜味剂。它们无处不在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消费甜味剂。 继续阅读
脸盲症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普遍
脸盲症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普遍。一项最新研究显示,受脸盲症影响的人远比此前研究认为的要多——每 33 人中就有 1 人符合脸盲症的患病标准;每 108 人中有1人患重度脸盲症、每 47 人中有 1 人患轻度脸盲症。 继续阅读
癌症、糖尿病和肥胖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传染性
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们共享的不仅仅是屋子。无论是家人还是室友,室友体内的微生物往往是相同的,同居的时间越长,这些微生物群落就越相似。这一结论基于1月18日发表在《Nature》杂志上的一项关于世界各地数千人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群的研究,提出了一种可能性,即与微生物群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,包括癌症、糖尿病和肥胖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传染性。
哺乳动物体温维持 37℃ 的关键神经元
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,大脑视前区的 EP3 神经元在调节哺乳动物体温方面起着关键作用。这一发现有助开发一种人工调节体温技术,帮助治疗中暑、体温过低甚至肥胖症。人类和许多其它哺乳动物的体温维持在 37℃ 左右,当体温明显偏离正常范围时,可能对身体功能造成伤害,导致中暑、体温过低甚至死亡。大脑的温度调节中心位于视前区,这是控制身体重要功能的下丘脑的一部分。 继续阅读